馬上註冊,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地球。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香港疫情:全民檢測、封城、與病毒共存以及三個選項背後的挑戰6 A/ `! Z8 S5 j1 T& F( d
. m+ i7 g+ B4 y% A! G5 C
5 _& T! I$ U* y) j; q香港每日新增確診數仍在迅猛增長。周一(2月21日)新冠病毒本土確診數超過7000宗,再創單日新高。香港當局計劃進行全民檢測應對疫情。5 x- W2 { e% N7 B
4 h8 o+ o, \3 d1 }" H醫學專家表示,全民檢測要達到較好效果需要快速全員檢測、充足隔離設施和民眾信任配合、防止檢測時交叉感染四大條件。也有專家指出,香港最脆弱的群體接種疫苗率較低,無法效仿其他地區「與病毒共存」。2 f. n# A$ d8 ~! h7 `4 ?
1 L+ ~- f7 o5 L! i+ A! c全民檢測
0 ?. k+ t, i. Q1 M香港1月初爆發第五波疫情以來, 截止到周一(2月21日)累計近五萬確診案例。
O$ K3 i" P7 O$ ? g- u: o: U% k: g2 n% }( z7 p
面臨疫情失控,公共醫療系統崩潰, 據香港媒體16日報道,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稱, 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 z( u$ Y8 e- D# P
2 W6 g4 e G& X一直對全民檢測這一選項有所保留的特首林鄭月娥,一天後在深圳灣口岸接待支援抗疫的中國大陸專家時表示,全港性、全民的病毒檢測是正在考慮的一個方案。
; P/ s( P1 j# ^! Y5 ]8 }% @# g% D* M3 f
但對於全民檢測是否配合「禁足」,林鄭月娥並未給出肯定回答。她稱,一個城市是否實行「禁足」或「封城」要視乎那個城市的特點。, w, }) ~3 A$ i# ], d4 `$ f
1 h9 i% c- `0 g8 K香港疫情:確診數激增下 清零與封城的討論1 b' f1 Y. u" X0 j: b, t! I
香港艱難謀求新冠「清零」 一項尷尬的抉擇?
8 o' U9 G8 V, D香港第五波疫情出現「社區爆發」 袁國勇憂確診數幾何級增長2 U4 [, W( A; |5 t* B
「經過兩年抗疫,尤其去年因為凖備『通關』,內地花了數個月時間與專家對接,以及視察香港的整體環境,他們亦認同我們這套做法適合香港的特殊情況,所以對於日後如果我們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我們都會盡量考慮我們的一貫做法。」林鄭月娥稱。
9 e3 Z+ Z( ?, t& S
7 n: U" C" t4 Q2 B% P+ R此次全民檢測由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負責,可能要利用香港居民身份證進行。
9 g4 m4 e4 Z' Q k$ X
1 C% D/ D; E7 k O: c6 Q& x) l7 J2 m( T. X9 f/ d) h
而在今年1月,林鄭月娥在立法會行政長官問答會上還曾拒絶議員陳凱欣的全民檢測建議。當時林鄭月娥稱,2020年9月,在中央支持下做了140多萬人次的檢測,找出來30幾宗確診個案,而前短時間採取的追蹤式檢測涉及90萬人次,當中發現的確診個案是所有個案的七成。
8 R) D2 @, N6 N% X w5 X4 I( g
4 [2 T. x7 H" L7 y9 ~% `" R3 G封城和禁足
# r1 d! R9 e6 I- n' Y對於全民檢測如何實施,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認為,若要進行全民檢測,關鍵是很快完成,短時間為市民做快速抗原測試,可以即日或兩日完成全民檢測。
3 }+ c# d2 y0 H! n$ t& ?8 Z7 p S8 l
+ n$ x: a6 }+ x' b0 A- P1 b他指出,這種方式的好處是馬上可知道結果,如果陽性,馬上安排專車到隔離設施,然後再用核酸檢測確認結果。
3 f5 P" X* M7 x6 ]% D K
1 Q( R& u. r: i$ c* U- O0 [ A( C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認為,全民檢測要配合禁足令效果才會最好,每人在10至14天內做3次核酸檢測。
8 z3 ^% B- j- s- b8 |3 R* L( X3 F9 I- d; }
, j& C+ {0 v3 C1 j3 G3 ~
3 ^. W$ U* _, h# L( z4 l8 k, f/ _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對BBC中文指出,全民檢測如果要達到好的效果,需要滿足四個條件。
7 I9 U( p0 y i( \8 I0 m5 a) q7 ^' h: ^! ?4 C" T, H$ r! c, c/ k
「一是需要盡量快速地全員檢測,否則還未等到結果出來,感染者已回到社區感染更多人;二是需要凖備充足的集中隔離設施或居家隔離,並配備足夠的管理人員。香港有很多獨居老人和需要每日外出工作的低收入勞工。如居家隔離,需要在食物等生活物資,甚至照料上做好安排;三是民眾信任並大力配合政府的舉措。目前一些民眾擔憂檢測收集信息侵犯隱私權,這會加大全民檢測的難度;四是檢測排隊過程中預防交叉感染,這在中國內地發生過,香港需要規範檢測的預約和等待程序。」他說。
/ v* f7 D t8 \. M7 F2 d; E' i: i: ?9 e4 ]7 L5 G3 `( G5 [
他表示,如果做到以上幾點,即使沒有禁足令或封城,也會極大抑制病毒的傳播。0 K1 o, \0 p# K2 a
2 Q% t% e# o; u. ]# Z6 C! X1 ~
但他擔心,根據新冠病毒無症狀傳播的廣泛屬性以及本輪本地疫情已開始一個多月,如果香港已有太多無症狀感染者,以上第二點所需的條件將無法滿足。而廣大民眾配合度低導致條件一、三也難以滿足。
. ~. z- C$ _6 W6 B4 m: N$ j' R5 {4 z8 r+ y
無法與病毒共存?
# V |' z: k: E5 F. g8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出,香港無法效仿其他地區「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W* X7 p) c6 A8 v/ L
4 P9 v( V& v: a4 c. D「如果你說的是其他改變了防疫策略的人群,那都是在他們為最脆弱的人群接種了充足疫苗後,」他對路透社表示,「令人失望的是,儘管香港在過去一年多享有接種疫苗的特權,疫苗供應也沒有問題,但讓人失望,我們最脆弱的群體未能接種。」, J$ ~& K3 V* C4 |+ }$ [& }+ H
+ ?0 C j4 J1 w8 N! q
: A2 e- [3 Y' Q& R% z9 G0 i( A梁卓偉還警告,儘管當局每天都在公布創紀錄的感染人數,但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更高。& J; G- I7 z, U+ U
" l) Z" p+ ~( i
「無論我們看到的數字是什麼,都不是真正的數字,」他指出,政府堅持在報告所有病例之前對所有病例進行雙重確認,這導致了積壓,而且家庭檢測沒有被計算在內,儘管政府已經向居民發放了檢測包。! h* X0 q, a' r! H. }9 L
4 y" V+ K* B* W# Q梁卓偉認為,香港居民基本上是一個無免疫的群體。2 b3 P: [7 J6 g. U
7 C9 B Y) s! p1 e
「我的意思是,在第五波疫情之前,99%的香港人都沒有接觸過任何新冠病毒。我們從過去兩年進行的可靠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中了解到這一點。所以我們估計大約百分之一的香港人口已經感染並康復。」梁卓偉對路透社表示。
2 W+ j- q6 J) H; `8 A+ x% I( G8 l+ Y7 C7 }( J
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最新數據,86.4%的居民接種了第一劑疫苗,76%接種了第二針。# V2 K7 n+ N9 T, G% @
4 z5 u! W. _ |4 h! C1 b( ^梁卓偉還指出,根據其他地區應對奧密克戎的經驗,病例可能會在未來幾周迅速增加,然後下降。2 c4 C3 m/ }. q
4 t& v' O& R# n# S$ [6 ]) { Q) K0 M
「它將回到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如果不是零的話。唯一的問題是多快,或多緩慢。」梁卓偉說。
' \. V1 p6 Y1 b" B7 {, ^1 W9 X& P% H4 i) z. l1 D& N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上月5日香港發生變種病毒Omicron疫情以來,對經濟及社會造成極大衝擊。 與其他病毒株比較,Omicron患病症狀較輕,主要在鼻咽及大氣道,肺炎發生率相對較少,死亡率較低,接近於季節性流行性感冒,市民不用過於擔憂,但它的危害性遠遠大於流感。0 H: P, n4 }& i+ u' f
6 ~3 @/ R* m+ b: e/ d
鍾南山周一(2月21日)說,Omicron傳播性大大高於流感,若大批感染在60歲以上的人群,死亡率會明顯增加。 不管市民有甚麼不同的政治觀念,在人與病毒的鬥爭中,最高的人權就是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生命。 與西方一些國家不同,內地與香港不會容忍自然感染導致大量長者死亡,政策仍然是爭取「動態清零」。
! K, k" e8 p* S. |, a* b
: |/ {" r7 o' W' c8 l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在臉書表示,香港離疫情高峰還很遠,病例正在呈指數型增長。
( p$ P: G+ O# x3 Z+ p8 C* D1 Z" |
他認為,按照目前的衡量標凖,病例數預計將在3月中下旬左右達到峰值,這也預示著住院人數的高峰,另外預計疫情或在5月消退。「死於新冠肺炎的兒童和年輕人將成為報紙頭條,但這一波患病和去世的主要群體將是老年人,特別是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總而言之,這次健康危機的規模在香港特區是前所未有的。」& D& K X& z4 w
% s1 t) f7 X/ R. U9 d9 I「然而,我們今天在香港看到的是世界大部分地區2020年至2021年期間的現實,直到廣泛接種疫苗和以前的感染開始削弱感染和住院之間的聯繫。在香港,長者的疫苗接種及以往的感染率都遠未達到這一水平。」薛達指出。 |